良好生态环境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增进民生福祉的优先领域。进入新时代,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对生态环境保护提出许多新要求。当前,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而环境绿化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其到底能给城市发展带来哪些好处,文章将从生态、经济、文化、民生四个方面简要分析。 第一,环境绿化是城市生态的护航舰。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环境绿化最直接的改变就是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当城市绿化做好后,可改善空气质量、调节气候、减少噪音,实现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建立起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的绿色屏障,而有了绿色屏障,城区健康发展也就有了支撑和保障。所以,环境绿化为是在为整个城市保驾护航! 第二,环境绿化是城市潜在的生产力。经济发展与提升环境并不是完全相互排斥的两个对立面,环境与经济只要建立好新的协调统一关系,不仅不是对立,还可达到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和谐局面。经济社会要发展,首先要有适宜的环境。环境搞好了,就为城市树立了一个良好的形象,相当于一个响亮的招牌来吸引人才、聚拢项目、融集资金,直接催生和拉动旅游、餐饮、商贸、娱乐等服务行业发展,还可促进城市地价增值,带动房地产行业的发展。除此外,环境绿化本身也是一个产业,直接带动了绿化产业的迅速发展。由此可见,将环境绿化做好、使城区更美,挖掘出了城市很多潜在的机遇与价值。 第三,环境绿化是城市文化的新乐章。文化发展与环境绿化之间看似并没有太大的关系,但其实这和经济发展一样,环境同样也能对文化产生巨大的影响。试想,如果城区人民群众长期生活在美好的环境里,潜移默化的就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审美品位,甚至是文化艺术修养和社会行为道德。建设绿地公园赋予“音乐、体育、民俗”等主题,不仅直接推动和传播了文化,还激发了城区人民群众爱家乡的热情。所以,环境绿化既是物质文明建设又是精神文明建设。 第四,环境绿化是城市人民的隐福利。增进民生福祉是城市发展的根本目的,环境绿化是为人民幸福美好生活服务。绿化为民,优美的居住环境直接为人民带来了最基本的生活福利,人们享受绿色的时候,会心情放松,幸福感增加,而当人民的幸福感越高,城区也就会越和谐,城区和谐又继续助增了的人民的幸福感。由此可见,环境绿化正是城市践行“以人为本”,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具体体现。 我们足够认识到环境绿化能为城市带来的一系列好处,将提高人民心中“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意识,增强市政绿化工作人员的责任感,更加重视绿化工作,也会更专业更有目的性的完成工作,努力为建设美好城市贡献力量! (作者:屈芳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