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67|回复: 0

@党员干部 以治水之功悟谋事之道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10

主题

1

回帖

113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113
发表于 2021-5-26 15:37: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安邦定国事,治国先治水。”中华民族的治水史是一部逐步演变、不断发展的历史。善治善用是治水的精髓,也是党员干部谋事的关键,学习治水之功,当学习治水匠人因地制宜、务实创新、深谋远虑的智慧。

借天工,顺势而为,方能事半功倍。千百年前,李冰父子将岷江分流,部分引入成都平原,改变了地上悬江洪水泛滥的问题,同时以灌溉水源解决干旱,变害为利,建造了宏大的水利工程——都江堰。“闻之善治水,不与水争势。”古人治水的智慧在于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发挥创造性思维,借助自然界的地理条件将劣势转变为优势,造福百姓。学史通今,党员干部当汲取古人“借势”的智慧,立足工作实际,强化对环境的分析,通过提升优势条件、改造劣势条件,弱化短板效应。“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目前,乡村振兴工作正在有序推进,推动农村产业兴旺,要从本土特色入手,以差异性防止同质化发展模式,通过因地制宜实现百花齐放的转变。

谋民生,创新务实,方能欣欣向荣。新中国成立以来,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工程等相继问世,通过依法治水、科学管水,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满足了人民物质生活需求,中国治水从单一的防洪抗旱向满足农业生产、经济发展、生态文明等多元化需求转变。“治国有常,利民为本”中国治水以人为先,讲究敦本务实,行之有效。知往鉴今,党员干部当汲取当代治水“务实”的智慧,立足发展需要,以满足群众利益为出发点推动工作开展。实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需要推动三产融合发展,在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的同时,增强第一产业的基础性作用,保障粮食安全,维护好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求平衡,深猷远计,方能长效常治。为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治水思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学治水,既要治理好水患,也要注重生态保护,既要实现水安全,也要实现综合治理。”中国治水以长远发展为目标,求千秋之功而非短期效益。“风物长宜放眼量”党员干部当汲取中国治水“远虑”的智慧,要坚决防止为了一时的政绩工程、面子工程破坏长远的发展,损害子孙后代的利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推动乡村振兴,要实干巧干,防止蛮干硬干;要注重合理保护,防止过度开发,加强对土地资源、森林资源、水资源的科学利用,做到循环发展、绿色发展。


作者:吴思佳





上一篇:“清朗”为青少年创造绿色环境
下一篇:致敬榜样 砥砺前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投稿必读
1、任何抄袭文章禁止投稿,所有稿件必须原创,一经发现文章涉嫌抄袭,全网通报,并且永久拉黑
2、机动记者组即单位账号,在为本单位同事投稿时,务必确认该稿件是原创,如非原创本网将依法协助原著作者追究法律责任,并全网通报
3、独家专投版块稿件,均默认为作者只投稿时评在线一家,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4、请各位作者自觉遵守相关法律。 5、时政评论只能投稿到独家专投区,请勿投稿到其它任何板块,新闻稿件请投稿到新闻板块专区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绿益添商城 ( 渝ICP备16004013号-3 )

GMT+8, 2025-7-8 18:14 , Processed in 0.220974 second(s), 4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