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基层各级党组织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正如火如荼进行着,广大基层党组织纷纷动员干部职工力所能及地帮助身边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堵点难点问题,切实打通了服务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 但也会发现一些单位扎堆组织党员干部深入社区、深入村组风风火火开展活动,村级疲于应对,部分群众也觉得有些频繁了,影响了他们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无形当中增加了基层负担。笔者认为“我为群众办实事”应该是一件有组织的活动,更应该是精准开展的一项惠民活动,不能仅凭去了多少次,办了多少件,服务群众多少人作为评价指标,而是要把群众理不理解、满不满意、认不认可、成效如何作为金指标。如何彰显成效,重点要做好以下工作。 要加强数据分析,梳理性问题操心办。群众的问题要用好现有的大数据平台进行分析,系统梳理、合理分类问题。再由基层进一步核实找准问题,提出具体问题清单,组织协调对口帮扶单位部门及时商榷,结合实际认领问题,然后有计划的为群众办实事,要避开办事高峰,拒绝扎堆下沉基层增加工作负担。单位与单位之间要合理组织,相互配合,能够合并办理的事项联合办,大家一起操心办。不能合并办理的事项要与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对象多一些沟通,在不影响基层、不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情况下,积极稳妥办。其实好多问题,我们多操心打几个电话,多发几条信息就能合理解决基层烦恼和群众问题的。 要加强科学预判,具体性问题精准办。群众在生产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是方方面面的,有的问题是日积月累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需要分析好这些问题长期形成的前因后果,深入剖析问题根源,要破解政策瓶颈,主动对接上下左右相关部门才能协同解决,针对此类问题要有组织的去办,要花大力气办,要敢于担责大胆办,这样群众才会佩服。有的问题是突发的,群众一时没有心理准备,没有很好的应对措施,造成较大损失难以承受,针对此类问题要立即办,要从群众心里上加强疏导、减轻阵痛,物质上给予帮助、减少损失,这样群众才会感恩。有的问题是群众对政策不理解造成的,我们要好好分析大家在落实政策过程中宣传到位了吗?群众理解了吗?不能一味的认为群众思想觉悟不高,素质差,任性不理解,针对此类问题要加强政策解读,要请在村里的“明白人”、有威信的“带头人”用接地气的语言讲清是非曲直,疏通心里痛疖,群众才会信服。 要加强全面统筹,长期性问题经常办。群众在各方面存在问题是有规律的,不是一成不变的,一些长期性问题需要我们经常性去做调研、做研究,要有计划、有策略的协调解决。比如,一个地区群众发展生产的自身能力不行,有文化知识的短板,有技术水平的短板,有运营销售农产品的短板,这就需要我们加大统筹力度,在技能培训、营销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扶持帮助,要作为一个长期性工程抓好系统落实,要经常性紧盯落实过程中发生的问题,跟踪问效加以解决,这样群众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赓续乡村振兴过程中才不会掉队,才能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 陈永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