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于斗争是我们党的鲜明品格。我们党依靠斗争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斗争赢得未来”。熠熠党史中,自南湖红船的一叶扁舟开始,斗争的脚印便深深烙印在了前进的征程中。接过奋斗的接力棒,青年干部修好敢于斗争这门“必修课”,要在实践锻炼中增长才气,保持锐气,凝聚“人气”,才能在面对风险挑战时敢战能战、战则能胜。 三省吾身长才气。“敢不敢”的底气源自个人能力,敢于斗争必须练就过硬斗争本领。当下,青年干部大多为“三门干部”,个人条件好、学历高、想法多,但是没有经历过“黄沙百战”,工作经验不足、把想法转化为成果的办法不多。“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青年干部要运用好自我批评的锐利武器,常想工作为了什么?反思我为什么不能?多思我要怎么做?在“三省吾身”中发现问题,补短提升;要常怀 “空杯心态”,学会自我完善、缺哪补哪,学会自我扬弃、去粗取精,抛掉身上的“优越感”,干事才有“踏实感”,群众也才有“幸福感”。 迎难而上强锐气。毛泽东同志曾谈到,“什么叫工作,工作就是斗争”。这既是一种工作状态,也是一种工作方法。青年干部做工作往往畏手畏脚,迈不开步子,主要原因就是多了一些“学生气”,少了一分攻坚锐气。“人在事上磨,刀在石上砺”,要不断增强实践锻炼,在解决实际困难的斗争中,找不足、增本领、强信心,在基层、在一线、在人民群众需要的地方反复打磨、坚定信念。“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青年干部要在工作中多接几次“烫手山芋”,淬炼担当“铁肩膀”;多当几次“热锅上的蚂蚁”,练就攻坚“硬骨头”,百炼成钢打得出“硬拳头”,自然能够迎难而上、解难有为。
成效落地聚“人气”。基层是个大舞台,台上是干部,台下是群众,干部表演好不好,台下的人气与掌声说了算。扶贫剧《山海情》中,一开始涌泉村村民并不愿意参与移民,干部口中的“塞上江南”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未来幻境。经过反复做工作,通电通水、修路建房、抓产业、提教育,把“施工图”变为“实景图”,涌泉村实现了整体移民。工作成效对群众而言是最有说服力的。“与天下同利者,天下持之;擅天下之利者,天下谋之”。青年干部要始终站稳人民立场,以人民为标尺,瞄准一线、靶向基层,搞调研不怕多问几次路,干工作不怕多跑几次腿,把在人民群众中收集、了解到的问题,转化为制定政策、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有的放矢才能回答好群众呼声、落实好人民期盼。(兴编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