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人种树,后人乘凉”,1979年2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决定3月12日为“全国植树节”,提倡通过这个活动以增强人民群众环保意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着力治理环境污染,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依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打造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中国,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良好的生态环境可以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的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坚持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筑牢绿色的屏障,铺就绿色的亮丽底色。良好生态本身蕴含着无穷的经济价值,能够源源不断创造综合效益,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民生福祉持续改善。改善了生态环境,人民群众可以大力发展生态产业、绿色产业,促进乡村产业兴旺,实现经济价值,让绿水青山成为真金白银。 我们每个人都是乘凉者,但更要做种树者。生态环境的保护不仅仅是环保部门一家之事,也不仅仅是党委政府相关部门之事,而是全体公民应尽的义务。生态环境的保护要想上更高的台阶,最根本的还是要强化公众环保意识,提高全民环保素质。正值爱国卫生专项行动进行时,人人参与的浓厚氛围,助力全民环保意识的增强。我们必能不断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美丽中国。当我们欣赏怡人的景色时,也会为自己的付出和贡献感到欣慰。 美丽中国的大好河山需要全国人民共同守护,美丽中国建设的新篇章需要全国人民共同谱写。绿色情怀,是我们对美好生态、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寒霜化甘露,绿意染大地”,让我们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为美丽中国的建设“亮起绿灯”! (云南省红河州泸西县白水镇党委 陈艺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