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vozprqmy 于 2021-3-10 15:09 编辑
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如同一场大考,既凸显了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性,也反映了基层社会治理仍然存在不容忽视的短板。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十四五”期间要努力实现“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的目标。站在新时代新起点上,如何更好应对基层社会治理纷繁复杂的挑战?
在政策支持上助力。聚焦基层社会治理在示范引领、经费保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强化顶层政策设计,优化政策助力。要实施城乡基层社会治理试点示范计划,让干事有动力。好政策如春风,通过点上突破充分调动基层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注重试点示范单位的成长性,形成有效的经验与模式,并加以推广与宣传。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让活动有经费。不断完善基层治理工作经费保障机制,统筹利用现有资金,积极做好经费保障,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奖补政策,对基层治理综合考评排名靠前的乡镇(街道)拨付相应的奖励经费。要抓住村(社区)“两委”换届契机,让队伍有能力。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选优配强村(社区)“两委”成员,加强网格员、居民小组长等队伍建设, 为基层社会治理注入发展的强劲动力。
在理念更新上发力。要向“多元”治理转变,强化共建共治共享理念。政府跳出大包大揽的“保姆式”服务思路,放权于社会,强化社会权力和自治能力,激发社会组织、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社会组织充分发挥自身群众需求掌握全、专业服务能力强、基层资源整合优等天然优势,主动参与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做政府的“合作伙伴”和“得力助手”。社会公众强化社会治理参与意识,牢固树立主人翁意识,实现“要我做”变成“一起做”的重要转变。要借助他山之石,强化地方特色发展。立足当地实际,学习先进地区基层治理的先进经验,充分发挥对方优势,将其模式优点、项目品牌等优势与本地现有实际有机结合,注重内涵发展。
在需求挖掘上用力。突出需求导向,抓住供给薄弱环节,提升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强化新技术运用,让供给更科学。更好地为民众服务是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注重资源整合,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现代技术手段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科学收集、分析和判断群众需求,多角度、深层次满足群众托幼、教育、卫生、文化、体育、法律、心理咨询、文创等需求。要创新服务供给模式,让供给更持久。针对群众的不同需求,形成对应的项目清单和资源清单,并抓好基层社会组织、专业社工人才、志愿者等基层服务人才的培育工作。
治大国如烹小鲜。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从政策支持、理念更新、需求挖掘等多角度共同发力,切实激活基层社会治理“一池春水”,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定然可期。 作者:李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