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深厚基础和最大底气,“我们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必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以百姓心为心”(3月4日,人民日报)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这是几千年来“民本”思想的生动体现。党员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只有以百姓心为心,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时刻不忘民为本,着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切切实实为民着想、为民分忧、为民造福。 坚持“以百姓心为心”,就要站稳人民立场。站稳人民立场是我们党的性质与宗旨的集中体现。党员干部要深刻自问“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不能高高在上,不能自命不凡,不能瞧不起群众,而要高看群众、低看自己,把群众当主人,当亲人、当自己人。既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以群众满不满意高不高兴为“度量尺”,多做暖人心、稳人心、得人心的好事、喜事、实事,又要拜人民为师,既低调好学,又谦虚求教,既知冷暖,又寻方法,真正站在人民立场上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想尽一切办法让群众生活得更富裕、更幸福。 坚持“以百姓心为心”,就要饱含为民情怀。在历史长河中,无数榜样用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践行着一心为民的誓言。从“能在现场就不在会场”的“樵夫”廖俊波到在脱贫攻坚一线谱写新时代青春之歌的“扶贫之花”黄文秀,一位位榜样立起了新时代好公仆的标杆。广大党员干部要培厚为民情怀,和群众“掏心窝子”,时刻将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头,以一颗“百姓心”,做到时刻与民心同频共振,对待群众多一些感同身受,少一些敷衍塞责,多一些“哀民生之多艰”的实践躬行,少一些不着边际的夸夸其谈,自觉朝着人民群众满意的方向,时刻以人民群众“满不满意、赞不赞同、高不高兴、拥不拥护、支不支持、答不答应”来衡量。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各级党员干部要把以百姓心为心作为座右铭,凡事都要以心换心、以情换情,心里时刻装着百姓的喜乐哀愁,时刻把群众的温饱冷暖挂在心上,一心一意为群众,切实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者:莫凤)
新闻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