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67|回复: 0

[已拜读] 树立正确观念“量入为出”,让非法贷款无“立足之...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34

主题

0

回帖

252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252
发表于 2021-3-4 16:00: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基于近年来 “套路贷”“校园贷”“裸贷”等频发,今年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李君将提交建议呼吁加大网络贷款监管整治力度。建议中,李君呼吁应禁止给在校学生办理信用卡和提供分期等相关超前消费的金融服务。
  非法校园贷潜滋暗长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借贷机构用较低的门槛诱骗学生上当;二是大学生金融知识匮乏;三是虚荣心所致。就此而言,大学生在学习金融常识的同时,也需要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当收入满足不了消费、能力撑不起欲望,该怎么办?面对捉襟见肘的经济状况,是否非要进行超出自身能力的高消费?这就需要学会自我管理、自我驾驭和自我克制。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是成长成才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如果不善于自我管理,就会最终迷失自我。
  整顿校园贷,向刚刚离开父母、接触社会的学生普及金融消费知识很有必要。学校应该通过编写金融知识教育读物、开设金融安全相关课程、举办金融知识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树立金融理财观念和金融安全观念,切实帮助学生提高金融安全防范意识和金融理财实践能力。同时,对那些家庭困难学生,有关方面也要进一步完善资助体系,推进精准资助,开展资助宣传,避免他们在情急之下,轻易落入不良网贷的陷阱。
  防范“校园贷”,最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现在有些大学生过于热衷消费,“开学季”成了“烧钱季”,苹果手机、电脑、单反相机成了标配,根据菜鸟网络的统计,“00后”新生把电冰箱、席梦思、洗衣机、自行车、扫地机器人甚至轮胎、摩托车都快递到了校园。这些昂贵的入学物件并非必要,所谓的标配,其实是超前消费。
  目前,我国的学生资助政策覆盖全面,对学生顺利入学、完成学业起到了兜底作用。根据全国学生资助中心的调查,这两年媒体报道的那些所谓“校园贷”引发的恶性事件,没有一例是因为在校交不起学费、没有生活费去贷款的,更多的是因为盲目超前消费。
  无论是国家资助、社会捐助还是父母给的“血汗钱”,都是来之不易的,花这些钱都要懂得“心疼”二字。广大学生应当树立理性消费观念,不盲目攀比,不贪图享乐,不追求奢侈消费,“量入为出”地安排好自己的生活支出,做到勤俭节约、理性消费、科学消费。大学新生没有什么“标配”,如果有,这个“标配”应当是自强自立,奋斗不息。学生能秉持勤俭节约的精神,“校园贷”自然就失去了立足之地。(张一)





上一篇:学党史颂党恩跟党走,党员干部在行动
下一篇:党员干部要坚持“以百姓心为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投稿必读
1、任何抄袭文章禁止投稿,所有稿件必须原创,一经发现文章涉嫌抄袭,全网通报,并且永久拉黑
2、机动记者组即单位账号,在为本单位同事投稿时,务必确认该稿件是原创,如非原创本网将依法协助原著作者追究法律责任,并全网通报
3、独家专投版块稿件,均默认为作者只投稿时评在线一家,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4、请各位作者自觉遵守相关法律。 5、时政评论只能投稿到独家专投区,请勿投稿到其它任何板块,新闻稿件请投稿到新闻板块专区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绿益添商城 ( 渝ICP备16004013号-3 )

GMT+8, 2025-4-21 04:02 , Processed in 0.258866 second(s), 4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