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杭州一个名字奇葩的部门火了,这个名为“浙江省最多跑一次改革办公室”的部门,其主要工作内容就是协调各部门的关系,贯彻落实浙江省的最多跑一次改革。
然而出乎意料地,大多数网友并没有跟风吐槽,反而纷纷点赞,表示这是接地气的好政策,并列举种种实例帮忙科普。
为了实现“最多跑一次”,杭州市将所有部门的数据全部打通,几乎将整个政府职能服务部门彻底改组,触动多少利益,动了多少人的“蛋糕”,才最终实现了真正的“最多跑一次”,这才有网上群众集体发声维护。
早在1988年,在时任上海市长朱镕基的指导下,上海市施行外资审批“一个窗口,一个公章”以提高工作效率,外商形象的将之称为“朱一敲”。如今30年过去,改革开放日新月异,“最多跑一次”也不再是外资专属,而是成为面向普通居民的基础性服务。如江苏省人社系统推进“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一次办结”,推广“不见面”审批等都大大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满意度。当然我们也应看到,这种制度在国外更是已经发展成熟,日本政府针对民众办事就有“所缺材料的后补制度”,后补的材料只需要邮寄即可;为了方便公司白领们能在午休时间办事,中午办事窗口也是全开放;而东京都和日本一些地方城市,更是与24小时便利店合作,让群众在便利店里设置政府各种证明发行的“ATM”机上就能获取各种证明材料等。
由此可见,群众办事难并非是无法解决的问题,关键看各级部门有没有为群众服务的决心和担当。是不是真正能做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真正把政府服务如同绣花一般,做到精细、做到极致。
我们也应相信,随着物联网、大数据等科技水平的迅猛发展,“最多跑一次”进化为“一次都不用跑”,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办理各种公共服务的将来也为期不远。
当技术手段为办公带来更多便捷的同时,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意识也应与之同步发展,只有摆正姿态,真正把自己当成群众的服务员,不断提升“四个意识”,才能杜绝“四风”,回答好时代课题,让阅卷人满意!(彭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