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小组是农村管理体系中的最小单元。组长作为村民小组的领头人,职位低,实际掌握的资源却不少。组长带好头,人人都将是新时期新农村的建设者。组长出问题,特别是经济方面的问题,则可能会让一个地方出现巨大的不稳定因素,进而影响一方稳定和发展。 在工作中,小组长是直接和群众打交道的人,在群众的眼中,他们就代表了党委政府的意志和水平。严把“三关”,加强组长的管理,及时发现组干部管理漏洞,并予以纠正和处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树立党委政府的良好形象,才能更加有效地推动一方经济社会的发展。 一要把好选人用人关。要选择思想作风正派、勤劳、务实的人来担任组长。在一个村民小组里,彼此都是非常熟悉的,在选拔上,首先应遵循的原则是不能带病提拔。基层的管理制度相对来说,是比较简单的,在这种情况下就更要选择一心为公的人来担任这个位置低,分量却很重的角色。在选拔的过程中,要多用民主推荐,多创新,力戒走过场、形式主义,一定要用好的制度选出良品。 二要抓好考核评定关。要研究制定出村民小组长的考核办法。小组长待遇低,很多有能力的人并不愿意担任村民小组长,因此,在考核组长时,要设定实用有效的指标,从保底线和展长处两个方面去考核。如账目是否清楚,有没有出现烂账、坏账或不公开不透明的地方,应收应支的项目是否执行到位,如集体的应收公田款,应收水利费,应收集体资产收益等,特别是村民对小组长的评价,这些看似简单的指标,往往能反映出最真实的情况。 三要把牢监督提醒关。要将组长的监督管理纳入纪委重点工作内容,将工程项目多、征地拆迁多、矛盾纠纷多的组纳入重点监督对象。在实际工作中,基层由于人手紧、监督管理措施单一,对组长的监督管理容易出现两种情况,一是相信村级组织对组长的监督管理,一是在没有重大事件或实名举报的情况下,对组长的管理采取宽松的监督。如此,可能造成管理上的相对真空地带。乡镇党委、纪委应高度重视组干部的管理,将其视为农村基层管理工作的基石。对发现的苗头性的问题主动探究,对群众意见大、反映强烈、影响较坏的组长及时进行处理,如此,才能在农村基层管理中形成好的风气,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环境。 当前,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除了给予政策、资金的鼓励和支持,对组干部的监督管理也是不容忽视,切不可使之成为管理上的短板。唯有如此,才能更有效地提升党委政府的公信力、才能更好地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才能更好地保障农村各项事业发展行稳致远。(星空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