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产出来是基础,卖得好才有效益。近年来,农业农村部聚焦贫困地区,加大农产品营销推介和帮扶力度,推动批发市场、大型超市、电商平台与贫困地区精准对接,完善线上线下销售渠道,促进贫困地区农产品出村进城,卖上好价钱。(2月17日,新华网)
2020年11月23日,贵州宣布最后9个深度贫困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这不仅标志着贵州省66个贫困县实现整体脱贫,这也标志着国务院扶贫办确定的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全国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已经完成。2020年作为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中国五千五百七十五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我们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完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成果来之不易,行稳方能致远。进入新的一年,如何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便成为了我们扶贫工作的新重点。
一是查漏补缺提成效。虽然我们的帮扶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效,但在收官检查中,仍发现存在不少问题。有些问题是在帮扶过程中反复出现的。因此,在完成脱贫攻坚总体目标的前提下,进行一次“地毯式”查漏补缺,全面排查问题和风险,及时整改。同时,坚持“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原则下,定期开展“回头看”,确保问题不反复,风险不反弹。
二是调整政策强延续。随着脱贫攻坚任务的完成,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十分关注今后扶贫政策走向,特别是政策性收入占比较高、自我发展能力不足、发展基础相对薄弱地区的群众,一旦扶贫政策抽离后,很可能出现返贫。因此,帮扶政策的延续既是人心所向,也是时势之需。当然,我们并不能简单的复制粘贴前期的帮扶政策,而是要更加侧重于脱贫群众自力更生能力的培育。对于存在致贫和返贫风险的群众,既要加强实时监控,确保“出现一例、清零一例”;更要打好提前量,较早干预,扼制致贫、返贫苗头,尽可能减少新增贫困人口和返贫群众。
三是平稳转型断穷根。脱贫绝对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而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步骤,随着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广大贫困群众实现了“站起来”,而如何走向“富起来”便成为了下一个奋斗目标。我们首先要从已稳步脱贫的地区着手,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与乡村振兴战略完美融合,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体制机制。并通过此类地区的成功转型,建立起可复制推广的经验,供其他脱贫地区后续发展借鉴利用,从而实现“稳步拓展、遍地开花”的良好局面。(作者:任治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