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成绩说话”是我们判断学生学习成果的一种方式,通常情况下,取得的纸面分数越高,就代表着付出越多、效果越好,反之,则代表努力还不够。这样的衡量方式并非个例,作为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尤其是领导干部,同样需要参加“考试”,最终考核评定的成绩就是我们所谓的政绩。那么政绩究竟有什么作用呢?其实政绩也同学生考试成绩有着相似的地方,他们都是考核和选拔的重要参考标准之一。由此可见,政绩的好坏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领导干部的政治前途,不得“高分”自然不会罢休。 究竟什么样的政绩才算得上好,这对于不同人而言有不同的答案,但是最终都会落脚到一个点,那就是让人民享受到实实在在的政策红利,获得感逐渐增强,生活越来越美满幸福。从另外一个角度讲,让群众拍手道好的、赢得群众支持和信任、能为群众带来长远便利的政策举措,才能算得上是好的政绩。否则,不论花样搞得再好、动静搞得再大、投入搞得再多,也不过是形式上的“面子工程”,群众不会买账,党和政府也不会买账。 当前,个别领导干部由于欲望心理作祟,太过关心个人政治前途,转而产生了好大喜功、急于求成的思想。具体表现为在政策制定和工作推进上不立足自身实际,忽视了夯基固本的重要性,罔顾事物发展趋势,盲目追风搞大排场、大项目、大创新,追求显而易见和短期见效的成绩,数据和“外衣”虽然华丽,但却没有内在的东西。从心理上讲,只顾着守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愿意为后人“栽树”,不愿接手前人“旧账”,缺乏绿叶的奉献精神,这其实就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私自利表现。这类务虚不务实的行为,没能使群众享受到便利与实惠,还造成大量资源浪费,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新时代当有新担当。领导职务是党和人民给予的信任,只有执政为公、不谋私利,才能对得起手中的权力。对于领导干部而言,树立积极的政绩观,坚持实绩导向,始终以党和人民满意为奋斗目标,才算走出了“考试”合格的第一步。 实干担当是最好的政绩。领导干部是引领各项工作的“排头兵”,要充分发挥率带作用,以上率下、凝聚士气,发动广大干部发动干部想干、会干、能干,实实在在抓发展、千方百计谋出路。要彰显求是精神,务实开展调查研究,全面摸清和分析实情,遵循客观规律研究措施办法,下足“绣花功夫”,把工作做实做细,脚踏实地把事情办好,增强政策措施与地方发展的匹配度,实现“面子”和“里子”的双丰收。要永怀开拓之心,直面矛盾困难与缺陷不足,科学审视局势,狠抓改革创新,扫清前进荆棘障碍,始终伫立在时代最前沿,在锐意进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树牢积极的政绩观,自觉在思想上、行动上展现担当精神和实干作风,扎实有力推动各项工作开展,为建功新时代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文/闫米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