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田间地头,掌握问题线索,从群众的只言片语、衣食住行中了解和掌握脱贫攻坚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今年4月,绵阳市纪委监委由9名班子成员带队,组织机关干部,采取自带地图、不打招呼、不搞陪同、“一竿子插到底”的方式,分赴全市9个县市区、72个贫困村、271个贫困户家中开展抽样暗访,查找脱贫攻坚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 ——人民日报 事后,绵阳市市委监委反映,此次暗访共发现问题130余个,其中涉及到脱贫攻坚责任落实不力、扶贫项目不切实际、帮扶措施敷衍塞责等8类作风突出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绵阳市制定出《绵阳市脱贫攻坚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实施方案》,并以方案为指引,以问题为导向,联动开展常态化、高密度监督检查,累计发现并整改问题763个。绵阳市市委监委这一次主动出击暗访发现了很多平时无人反映的问题,真正了解了脱贫攻坚中人民群众面临的现实情况,给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重重一击。 不仅是在扶贫工作中,在日常工作中也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工作人员为完成任务做了一些“面子工程”,认为只要做了,就无可厚非,完全不顾群众意见。而群众的真实意见很难反映到组织,组织没有接收到意见反馈,就察觉不到问题所在,进而无法为群众排忧解难。甚至在一些巡查督查当中,工作人员为图业绩,只把好的拿出来接受检查,对于问题只字不提,使得巡查结果丧失了真实性,违背了巡查的初衷。 想要真正了解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就一定要化“等着问题找上门”的被动局面为“主动出击找线索”的主动局面。正如新闻所说,离群众越近,发现问题越准。一旦发现问题,立即规划整改方案,并且严格按照整改方案执行解决问题。急人民之所急,想人民之所想,理解人民所说的,体会人民没说的,主动担当更能体民意,主动作为方能得民心。 作者姓名:梦小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