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学生是党、国家、民族的未来和希望,“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信仰教育是统领当代青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上位概念,是整个教育体系之魂。大学生作为年青一代最有青春活力的部分尤其要有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崇高的信仰。(学习时报2018年11月7日) 青年学生尤其是大学生是国家发展的栋梁之才,是进入社会的预备力量,他们具有强大的发展潜能和学习张力,当今社会需要全方位发展人才,各方面能力的突出需要有坚定的思想意志作为强有力的后盾,而坚定的思想意志就需要有正确的信仰作为思想支撑。每个人都有信仰,它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日常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好的信仰可以引领一个人充满“正能量”,让他以乐观向上的态度对人、对事,而信仰的缺失不仅会让人思想消沉,严重者还会产生行为偏激甚至危害社会的行为。 大学生信仰教育之所以被上升到如此高度,是因为涌现出价值观念的多元化、求职竞争的激烈使得大学生对各种变数和不确定性感到无能为力,对人生道路的选择感到迷茫彷徨,身心压力明显增大。不少人为了生存不得不放弃理想、信仰、规则,而陷入了一种现实主义和存在主义的奋斗与焦虑中。 大学生信仰教育是大学生发展成才的客观要求,是克服大学生信仰淡化的迫切要求,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抓手。加强大学生信仰教育,目的在于使大学生在校园中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因此,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是大学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大学教育必须承担的任务,理应处于高校教育的核心地位。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新媒体,开辟信仰教育新空间,把信仰教育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促进个人自我完善和个人价值的实现,才能让大学生真切地体会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才能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信心。(胡晴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