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时强调,要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要求领导干部同民营企业家打交道要守住底线、把好分寸,并不意味着领导干部可以对民营企业家的正当要求置若罔闻,对他们的合法权益不予保护,而是要积极主动为民营企业服务。习近平总书记用“亲”“清”二字再次为新型政商关系定格,体现了党中央对正确处理政商关系、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的坚定决定和信心。(11月8日 《中国纪检监察报》)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对于一个地区的发展建设来说,光靠政府单方面的努力远远不够,还需要生活在当地的居民和所在地的企业共同出力。这其中,企业发挥的作用不可小觑,往往一个企业发展的好坏就决定了一个地区经济态势的走向。 为了最大限度的为企业进驻、生产、成长提供保障,各地区政府纷纷在国家总体规划的范围内,根据地域特色和发展实际制定了很多服务性政策,帮助企业在当地落地生根,并有条不紊的开展帮扶、引导工作。然而,仍然有一些地区或部门在与企业“打交道”时难以厘清关系,无法准确定位角色,造成了服务错位、监管不到位的情况,甚至还出现了不正当的“关照”情况,大大削弱了企业造福百姓的力度。 所以,能够把握好政商之间接触的“分寸”,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才能切实发挥出企业带动地区经济提升、为百姓谋福利的巨大作用。那么首先,要做到“若即若离”。满身是刺的豪猪在冬季为了取暖需要“相拥”而栖,但是如果你细细观察就会发现他们之间始终保持着一定的距离,既能够相互靠体温取暖,又不会刺到双方的身体,政府与企业之间也应该学习豪猪的这种特性,政府既把企业当做发展的好帮手,做好服务,又要在监督上不放松,如此才能够摆正双方的位置,保障和谐发展。 其次,政府要尽力做好“后勤保障”。古语有云“栽好梧桐树才能引得凤凰来”,对于招商引资,政府需要拿出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好政策,并且在企业的日常生产中给予合理合规的帮助和照顾,让企业驻的下、驻的久,感受到政府的热情从而愿意为当地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总的来说,有分寸的政商关系,是促进企业和地区同时发展的关键所在,各级政府要在底线意识不放松的基础上,多做一些暖心服务,从而与企业一道为建设出力,让居民享受到实在在的发展成果。(韩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