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脱贫攻坚的不断深入,扶贫工作已到了精准施策的困难期,攻坚克难的深水区,愈发精准的时候就会发现很多实际的问题。现如今,很多老百姓就注重眼前利益,这使得部分决策领导也按照导向施策,虽然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要从根本上给贫困“刮骨疗毒”也还稍有偏颇。正如道家所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急,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 究根到底贫困的最根本的原因也就两点:一是基础设施不完备。就拿最基础的道路建设来说,平坦宽广的硬化道路、完善的道路设施,不但能够为群众提供便捷和群众满意度,还为村内“引进来”、“走出去”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重要的保障。二是专业技术匮乏。现在农村的状况大家不深入了解不知道,一深入肯定吓一跳。如今的农村不在是以前到处都是村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你会发现很多青壮年的身影已消失不见,留在家里面的大部分都是老弱病残,务工收入已成为家里面的顶梁经济收入 。但是由于缺乏专业性技术,外出务工的很多人都只能干一些无技术性的廉价“苦力活”,而且在追着“工价”不断向发达地区深入,却忽略了发达地区高昂的物价水平和来往的交通费用,到最后也只能是糊口而已,无法摆脱贫困的状态。 随着脱贫攻坚的政策性和导向性越来越强,各地的基础设施也在不断的完善的基础上,农村农业、产业技术等技术培训更是需要不断的加强。我们要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因人而异引导产业发展和技术培训,把与本地相适宜的产业和人才 “引进来”,把我们的农特产品和技术人员“走出去”,以产业促发展,以技术带脱贫。 只要我们扫清了脱贫路上的荆棘,理顺了发展的路子,“贫困”经过了“刮骨疗毒”,脱贫致富将指日可待。 作者:李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