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曾指出:“各级党政机关要积极向贫困地区选派干部,向贫困村选派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让干部在脱贫攻坚中锻炼成长。”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党员干部投身于贫困艰苦地区,志在带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脱贫攻坚战。在带动贫困地区向前发展的同时,党员干部也需从扶贫工作中不断提升自我。 在思想上更加坚韧。帮扶贫困村发展是一项艰苦的工作,不仅面临与家人朋友的暂时分离,还要直面与城市生活水平的巨大落差,在很多深度贫困地区,可能连吃饭、睡觉都存在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帮扶干部还需要处理很多日常事务,如果遇到当地群众的不理解,可能还要面临化解矛盾的局面。这是一个十分磨炼人的过程,无论面临怎样的情况,帮扶干部都需要及时调整心态,以不畏艰难、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战胜一切,始终坚信一定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在行动上更加担当。贫困地区的发展需要敢于发现、敢于创新,并且愿意把理想理论做到实处、加以实现的人来带动,这就需要扶贫干部发挥实干家精神,勇于担当,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怕作为”、“不作为”都无法推动贫困地区的发展,扶贫干部必须“敢作为”、“勇作为”,发现好的机遇就撸起袖子加油干,不断总结经验,提升工作能力,实现担当作为。 在作风上更加朴实。只有亲身体验过才知道贫困地区的生活有多么艰苦,只有与贫困地区的人民群众打过交道才能明白质朴的可贵。帮扶工作的时间是有限的,但是党员干部即使回到原工作岗位,也应该继续发扬这样一种朴实的作风,坚决杜绝“奢靡之风”,时刻提醒自己美好生活来之不易。 扶贫工作的意义不仅仅是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它还能够帮助扶贫党员干部不断完善提升自我,积累宝贵经验,而这样的改变一定会让扶贫干部受益终生。 作者姓名:梦小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