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11月30日下午就加强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举行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关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关系高质量发展,关系人民生活幸福,关系国家对外开放大局,关系国家安全。(12月1日,新华网) 今年是我国专利法实施的第35周年。35年来,我国的知识产权事业经历了从制度初创、战略实施到强国建设的跨越式发展。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显示,仅今年1-10月,我国发明专利申请就达到了123.2万件,发明专利授权41.3万件。截止2020年10月底,我国发明专利有销量为296.6万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了15.2件。我国知识产权事业进入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时期,形成了以高铁、喝点、新一代移动通信等产业为代表的核心知识产权。可以说,知识产权领域正在成为创新的“沃土”,成为企业和个人勇闯新领域、勇谋新发展的“引路石”。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擘画了中国未来五年发展的宏伟蓝图和2035年远景目标,对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保障。目前,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专利侵权违法成本明显提升,法律威慑作用开始显现,电商专利侵权现象有所好转,严格保护获专利人认可。可以看出,知识产权保护正在成为创新发展的“护身符”。 为更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要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着眼未来、遵从规律,提前谋划下一步目标、任务、举措和实施蓝图,努力实现保护知识产权、公共利益和激励创新的共赢。要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源头保护,着力提高知识产权审查效率,满足创新主体迫切需求。要培育、发展仲裁机构和调解组织,充分发挥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决优势,实现司法诉讼、行政处理、仲裁、调解等多种纠纷解决方式的有机统一,形成共建共治知识产权保护模式。当然,要使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取得更大成就,还需从更多层面接续推进。相信在未来,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将不断强化,成为一个创造活力足、创新成果多的知识产权强国。(作者:税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