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顺应了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乡村振兴的受益者是农民,建设主体也是农民。只有让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迸发出来,才能让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今年初,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提出要汇聚全社会力量,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其中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重要内容之一。(7月18日 《人民日报》) 《后汉书·朱擕传》中有云:万人一心,犹不可当,况十万乎。可见自古先贤就已经意识到了“人多好办事”“团结就是力量”的深远意义。当前,国家在乡村振兴工程上不断凝聚人才力量,发挥出了“众人拾柴火焰高的”的巨大作用,为基层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从现实情况来看,目前在各地仍有大部分的基层乡村在闹“人才荒”,青壮年或外出务工,只有年节时才回乡小聚;或凭个人才能在大城市闯出一片天地,永远的扎根在了繁华之地。无论哪种情况,都造成了农村人力资源的极度匮乏,就算有好的致富项目落地基层,也无人去干。长此以往,就严重搁置了乡村振兴的脚步,不利于实现基层群众的幸福梦。对此,我们深深的认识到了,给基层聚点“人气”是助力乡村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这里,还有一个前提。就是在凝聚“人气力量”前,需明确何为“人气”。其实,“人气”不单单指的是那些外出学习和务工的农村青壮年,还可以是已经有所成就的乐意扎根基层、奉献基层的高精尖人才,也可以是普普通通的怀揣服务乡村梦想的大学毕业生,更可以企业、公司等责任心强、实力雄厚的团体,这些都是需要我们借助并凝聚的人气力量。 目标已定,政府就要下大力度谋划聚“人气”的政策。一方面,要做好本村居民的思想工作,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道理,尤其是在扶贫工作上自觉摒弃“等靠要”思想,主动为自己的家园献力;另一方面,要大力宣传建设农村的重要性和光荣性,吸引更多的外来力量,实现内外合一的发展势头;另外,也要不断完善后期保障机制,让来者驻的下,驻的久。相信通过政府的努力,一定可以唤醒更多的“人气力量”,让乡村振兴之火越烧越旺。(韩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