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体现出“全面性”“均衡性”和“共享性”的鲜明特质。要做到稳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需要牢牢把中国式现代化的重点所在,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正确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战略与策略、守正与创新、效率与公平、活力与秩序、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等一系列重大关系。 一、正确处理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的关系 中国是一个规模较大的国家,离不开整体的战略规划,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之间,要求实现二者良性互动、有机结合。在加强顶层设计时,不能脱离基本国情和实践需要,立足基层实践的顶层设计,才能扎根中国大地、指导火热实践;在进行实践探索时,不能一叶障目、迷失方向,契合顶层设计的实践探索,才能更好形成合力、服务全局。既从全局着眼谋篇布局、做好制度设计,又从实践入手笃行不怠、进行大胆探索,真正做到在战略决策上坚持顶层设计、在战术选择上鼓励实践探索,才能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最大限度激发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力量。 二、正确处理战略与策略的关系 战略是从全局整体和未来长远做出的谋划,策略是为落实战略而采取的办法和步骤。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是一项长期的探索性事业,把战略和策略灵活地结合在一起,以高超的战略谋划和灵活机动的战术策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随机应变、因地制宜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 三、正确处理守正与创新的关系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唯有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唯有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守正与创新相结合,体现继承与发展,守正不再是墨守成规、一成不变,创新也不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在守正基础上的创新,才不会偏离方向,才能根深叶茂、源远流长。 四、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效率与公平不可分割,若过分强调公平,则会侵害个体的激励机制,损害社会效率,而片面强调经济增长,则会加剧贫富分化、激化社会矛盾。以公平促进效率,以效率促进公平,坚持共建共享原则,鼓励勤劳创新致富,实现效率与公平的有机统一,进而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五、正确处理活力与秩序的关系 活力与秩序是人类社会发展变迁的永恒动力,是社会发展与治理的永恒主题。活力是人民群众在社会活动中呈现出的创造力和生命力,良好的社会秩序是人民群众参与社会活动、焕发激情活力的前提和保障。活力与秩序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有序的管理方法、健全的保障机制、公平的参与氛围,不仅不会束缚和制约社会活力,反而能提高人民群众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有效提升社会活力指数。 六、正确处理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的关系 处理好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的关系,需要把握好中与西、内与外之间的内在张力,既要坚持独立自主、自立自强,也要坚持不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在自主中谋求发展、在开放中坚持自主,只有这样才能走好自己的路、办好自己的事,进而在中国与世界各国良性互动、互利共赢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事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