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把不损害生态环境作为发展的底线。”习总书记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是关系民生福祉的重大社会问题。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需要发展与保护相辅相成,因地制宜进行推广。 一、发展与保护相辅相成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要把生态环保工作放到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个大局中考量。首先,高水平保护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离开绿色环保的发展,既不符合新发展理念,更谈不上高质量;其次,高水平保护可以通过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环境影响评价这样一些手段,为高质量发展把好关、守好底线;最后,高水平保护可以通过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和环境标准提升,推动产业、能源和交通运输结构转型升级,从而倒逼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高质量发展的成果可以通过增加财政投入、开发绿色金融、推出生态补偿机制这样一些政策工具,推动生态环保工程建设和环保产业发展,从而助力高水平保护。我们要用生态文明理念来完善经济利益和工业建设意识,政府要为经济可持续发展建立管理制度,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要发挥市场和企业的作用,使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成为利益,促进工业科技创新,提升工业生产质量和效益,开辟新型工业化道路。 二、因地制宜加强环境保护 改善民生是我们所有建设的出发点,生态文明作为其内容,不能孤立地建设。对生态文明建设,政府应从各个角度全面考虑,而非着重关注某方面,从整体抓手同时关注各部分。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应突出以“美”为核心导向,将系统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同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有机结合起来,以实现“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美丽河湖和“水清滩净、鱼鸥翔集、人海和谐”的美丽海湾为导向,宣传、推广各地的好经验、好做法、好案例。在地方实践方面,专门出台关于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指导意见,浙江、福建、山东等省份均在努力探索美丽中国建设的实践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