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牢中华民族历史观,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夯实历史基础。2022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时指出,树牢中华民族历史观,铸牢中国心、中华魂。中华民族历史观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依据,要时刻牢记只有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才能尊重国情、尊重历史、尊重规律,深刻体会中华民族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深刻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必然性、极端重要性和现实针对性。要牢记统一多民族国家是我们的基本国情。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抓实,就是要突出中华民族血脉相连这个重点,增强各民族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推动各民族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 正确处理共同性和差异性关系,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夯实思想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正确把握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增进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异性是民族工作的重要原则。抓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要正确把握中华民族与各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与家庭成员的关系。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一体是主线和方向。正确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的关系。要引导各民族始终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放在首位,本民族意识要服从和服务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时要在实现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整体利益进程中实现好各民族具体利益。要正确把握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在社会主义强国建设的新征程上,只有正确把握共同性与差异性,才能在抓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中做到增进共同性和尊重、包容差异性,从而积极引导各民族之间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相互学习,在思想观念、精神情趣、生活方式上向现代化迈进。 深刻理解“三个赋予、一个有利于”的价值导向,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夯实物质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以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意义,以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让中华民族共同体牢不可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项重大的国家战略工程,民族地区的各项建设都要聚焦这条主线。要运用系统思维,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摆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统筹谋划,找准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切入点和发力点。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民族地区要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全局,立足资源禀赋培育新的增长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加快构建体现区域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民族地区迈上高质量发展的轨道,更好把发展成果落实到改善民生、惠及当地、增进团结上,不断提升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