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中、西、东北四大区域板块的开放发展更为协调。四大区域板块是我国国土空间治理的基本架构和功能组团,也是区域开放布局的基础板块。东部地区要依托先发优势和良好基础,巩固开放先导地位、率先推动全方位高水平开放,在制度型开放、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等方面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在推动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带动周边区域发展。中部地区要发挥连南接北、承东启西的地缘优势,加快城市群和经济圈建设,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高地,促进资源要素的双向流动与优化配置。西部地区要补短板、扬优势,在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构筑向西开放重要支点,将开放末梢打造为开放前沿。东北地区要以新担当、新突破、新作为推动全面振兴,加强地区内协调联动,加大与深远腹地开放合作力度,提升面向东北亚国际合作水平,打造高水平开放合作平台。 沿边、沿江、沿海、内陆等开放形态的相互支撑作用更为明显。边、江、海和交通干线是开放元素的集聚地,也是串联各区域板块纽带。促进四大区域板块协同开放,必须增强各种开放形态的相互支撑作用。沿边开放要用好“边”的通道优势,发挥好链接双循环的窗口作用,背靠国内大市场吸引集聚优质要素资源,在改善基础设施、夯实产业基础、做优边境贸易、增强城市服务功能等方面下功夫,为沿海开放提供有益补充,实现兴边富民、稳边固边和民族团结。沿江开放要用好大江大河串联沿边、内陆和沿海地区的独特优势,构建高水平交通运输体系,增强沿线各地产业发展的联动性,打造有机衔接国际国内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走廊。沿海开放要在稳定我国开放型经济基本盘上继续发挥关键作用,同时通过对口合作等方式,进一步提升对沿江、沿边、内陆开放的辐射带动作用。内陆开放要坚持对内对外双向开放,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立足区位特点强化与沿海、沿江、沿边地区互惠合作,围绕“公铁空网”畅通开放通道、搭建开放平台、创新开放机制,发展具有竞争力的产业,持续增添内陆地区高质量发展动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