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应有之义,更是其重要力量源泉。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不断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没有高度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站立在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4亿多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坚持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就要坚定文化自信,坚持走自己的路,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 和羹之美,在于合异。中华文化既是历史的、也是当代的,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今天,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垒,以兼收并蓄的态度汲取各国文明的养分,以自信开放的姿态更好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方能推动各国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前进,书写人类文明新篇章。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就要秉持开放包容,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外来文化本土化,不断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守正创新,是文化发展、文明赓续永恒不变的一般规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决定了中华民族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现代化在古老中国大地上早有萌芽,它孕育在中国古人治国理政的智慧中,也体现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治国安邦的基因中。而现代化的探索和实践则是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不同历史时期不断推进和拓展的。因此,中国式现代化不能脱离中国历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也必须在继承和发展中国历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通过守正创新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唯有守正创新,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才能在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中为中国式现代化积攒思想和文化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