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说“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作为一个古老而充满智慧的民族,中华民族的文化历史源远流长。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进程,我们面临着文化多元化和传统文化丧失的风险。因此,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成为了时代的迫切需要,使命和责任呼唤着我们在当代社会中发扬传统文化的精髓,以应对现代化进程中的挑战和机遇。 文化传承的核心在于传承,取其精华谋发展。传承是一种对历史和传统的敬畏,是将过去的智慧与经验传递给后代的重要方式。中华传统文化是在历史的发展中一代代的积淀并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文化的“活灵魂”,是精神命脉。而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的重要理论来源和发展动力都是来源于中国传统的文化。 文化传承的关键在于教育,因材施教谋固本。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过程中,需要以教育为基础,培养新一代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理解。通过教育,年轻人能够接触到传统文化的精髓,了解其中蕴含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同时,也需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和保护,让传统文化得以在当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机。 文化传承的突破在于科技,突飞猛进谋进步。除了以上两点,还需要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推动文化产业的创新和发展。我们正处在一个特殊的时代,科技快速发展,人类社会迎来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剧烈变革。技术在人文领域带来的重要改变,就是通过网络连接使很多人将兴趣爱好发展成为专业。新技术也催生了很多新的问题,在互联网走到十字路口的当下,需要推动互联网与人文更密切的融合,从人类几千年的智慧中寻找力量,把人类带入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将中国的传统文化融入进来,以年轻人喜欢的表达方式和形式传播开。 文化传承的进步在于创新,与时俱进谋开拓。我们还需要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培育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文化符号和艺术形式,推动中华民族的文化软实力在全球范围内的提升。同时,也应当积极吸纳其他文化的优秀成果,促进文化的交流与对话,为世界各国共同发展提供中国的智慧和贡献。 在新时代,中华民族应当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不仅是对过去的传承,更是对未来的承诺。通过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我们能够为世界文明的进步做出贡献,让中华民族在现代化进程中焕发出更加独特的魅力。同时,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政府、教育机构、媒体、企业和个人都应当发挥各自的作用,形成合力。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