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人民精神文化需要现状。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性转变,深刻表明人民精神文化需要呈现出多层次、多形式、多样性的时代特点。《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把“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列为文化建设的战略任务。要精准聚焦人民精神文化需要,依据不同区域、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群体对精神文化生活的差异化诉求,有针对性地扩宽不同群体的精神生活空间,让不同群体的精神文化需要得到合理的表达和满足,促进人民精神文化需要满足与人民精神力量增强成同向的动态发展趋势,为民族伟大复兴汇聚强大的精神力量。 提升人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公共文化服务是保障人民基本精神文化需要的基础性工作。满足人民对更高质量、更加公平、更为全面、更可持续的公共文化服务需要,一是加快构建公共文化设施。统筹城乡公共文化设施一体化建设,着力推动城乡公共文化设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建设,实现公共文化整体布局更加均衡、服务质量更加优质、供给方式更加智能。二是持续丰富公共文化产品。按照供需对接、精准惠民的要求,建立健全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动态反馈机制,推进线上线下平台一体化建设,依托大数据技术建立公共文化产品共享平台,把反映中国民族精神、道德风尚、审美追求、价值取向的优秀艺术作品、文学作品、影视作品等以便捷的方式实现全民共享。三是大力开展公共文化活动。实施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市场运作、群众参与的文化惠民工程,积极开展全民阅读、全民健身、全民科普和全民普法活动等,不断丰富群众性公共文化活动。同时,依据地方民俗特色文化,打造具备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大力推广民族特色文化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