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2003年6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广泛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作出了实施“千万工程”的战略决策,提出从全省近4万个村庄中选择1万个左右的行政村进行全面整治,把其中1000个左右的中心村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千万工程”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 二十年久久为功,浙江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连续二十年以省内最高规格召开现场推进会,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引领进步,推动乡村更加整洁有序,到“千村精品、万村美丽”深化提升,推动乡村更加美丽宜居,再到“千村未来、万村共富”迭代升级,推动乡村实现共富共美,“千万工程”的内涵不断深化、外延不断扩展、成果不断放大。 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要遵守发展规律,循序渐进、稳扎稳打推进乡村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农业强国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要分阶段扎实稳步推进,以钉钉子精神锲而不舍干下去。”一以贯之推进重点任务落实是“千万工程”的重要经验。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超越发展阶段”,学习“千万工程”,要保持战略定力,锻造久久为功的韧劲,制定分阶段、分步骤的路线图和施工图,保持工作连续性,一以贯之推进乡村振兴。要充分考虑财力可持续和农民可接受,把握好整治力度、建设深度、推进速度,不开空头支票,不吊高农民胃口,不搞超前建设、铺张浪费,不盲目举债、堆砌“盆景”。 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要坚持求真务实,因地制宜、注重实效推进乡村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地要立足资源禀赋和发展阶段,发挥自身优势,服务大局需要,作出应有贡献,从本地农业农村发展最迫切、农民反映最强烈的实际问题入手,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办一项是一项、办一件成一件,不要一股脑去搞脱离实际的‘高大上’或面子工程的东西。”一切从实际出发、差异化推动乡村建设是“千万工程”的重要经验。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从实际出发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瞄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的目标,谋划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要以各类村庄差异化发展、居民生活质量提升为指向,研判村庄布局、谋划建设内容,集中力量抓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优先建设既方便生活又促进生产的项目。 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要尊重农民意愿,广泛动员、集聚合力推进乡村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建设是为农民而建,要健全自下而上、农民参与的实施机制,多听群众意见,照顾农民感受。”坚持农民需要、农民主体、农民决策、农民参与、农民受益是“千万工程”具有旺盛持久生命力的重要经验。要始终把群众所思所盼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政府想做的”和“农民想做的”结合起来,厘清政府、市场、集体、农民的关系,找到各方力量在乡村振兴中的最优组合、最佳配置,形成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要自觉站稳人民立场,突出农民主体,坚持农民视角,把农民意愿、农村参与作为健全完善乡村振兴实施机制的重点。要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应该由农民自主干的不越位、不包揽、不干预,避免强迫命令、强行动员、强力干扰。 作者:熊国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