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为加强基层治理能力建设,以党建为引领,坚持问题导向,以强化村(社区)服务功能为重点,以优化服务资源配置为手段,以创新服务供给方式为途径,加快村(社区)职能转变,有效提升基层服务水平。 深入基层收集群众诉求。基层干部服务能力能力不足。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权利意识的增强,需要基层治理提供更加多样化、优质化、科学化和人性化的社会服务,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受资金、人员、能力等多方面因素制约,在基层治理实际过程中,没有真正树立“以人为本”治理理念,很大程度上把治理当管理,缺乏服务意识和理念,导致基层社会治理严重虚化,无法有效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基层留不住优秀人才,人才流失严重。人力资源是基层实现发展的关键因素,基层往往是出人才的地方,但留住人才的能力却很弱,优秀人才不愿意到基层服务。村(社区)在医疗、教育方面专业人才流失十分严重,乡(镇)村(社区专业医生、社工奇缺。 问题分析掌握实情。基层干部中不同程度存在不思进取,“不愿学”,热衷应酬“不勤学”,心浮气躁,“不深学”、“不善学”的情况,导致干部在面对群众繁琐而复杂的问题困难时,没有足够的专业技能作为支撑去解决问题,为民服务能力不足导致基层治理碎片化、分散化、矛盾化的现象。基层干部心力疲惫,“做多错多不想干”。随着“八项规定”和反腐倡廉的深入推进,社会公众对基层干部的认知出现偏差增多,基层工作和基层干部的认同度持续下降,导致部分基层干部产生“费力不讨好”的倦怠心态。 多措并举推进基层治理。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把这一重要思想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加强村规民约建设。加快形成自治为基、法治为本德治为先“三治融合”的治理体系,不断提升乡村治理成效。加大社会工作者人才队伍培养力度。鼓励志愿者、民政协理员、社区干部考取社工证,有序推进乡镇社工站建设试点工作。提高城乡社区治理水平。转变基层政府职能,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推进基层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以城乡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专业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为支撑的运行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