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首个全国生态日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是关系民生福祉的重大社会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要深刻领会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和深刻内涵,扎实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同建设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正确的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把不损害生态环境作为发展的底线。”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保护生态环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必须树立正确理念,清醒认识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清醒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加大力度,攻坚克难,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系统的思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环境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作为重大民生实事紧紧抓在手上。要按照系统工程的思路,抓好生态文明建设重点任务的落实,切实把能源资源保障好,把环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态环境建设好,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当前,我国生态系统脆弱、环境污染严重,以系统观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着眼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保护生态环境,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注重从整体上认识自然,全力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深入探究并遵循自然规律,充分发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机制,打通生态环境治理“源头—过程—末端”全过程。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完备的制度。建设生态文明,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革命性变革。实现这样的变革,必须依靠制度和法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当前,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大都与体制不完善、机制不健全、法治不完备有关。建立健全资源生态环境管理制度,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将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纳入法治化、制度化轨道,为生态文明建设保驾护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