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对认识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概括了中国式现代化5个方面的中国特色,深刻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这既是理论概括,也是实践要求,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了一条康庄大道。其中之一正是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呢?简单的说,人与自然本就相互依存,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从人类的发展来看,特别是从工业革命之后,人类观念开始发生变化,人类开始凌驾于自然界之上“人类主宰自然”使人与自然处于对立关系;伴随人类在改造和征服自然地过程中,生态环境的恶化对人类的生存造成威胁,各种因破坏生态平衡导致到恶果,让人们开始重新审视人与自然到关系,因此人们又开始转变理念,认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共生,开始保护自然,尊重自然。人与自然关系在向着共同体迈进。这是人类在长期发展中得到教训,更是宝贵到经验和未来发展到趋势,因此,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如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求走出一条区别于传统现代化的新道路,将绿色理念落实于现代化的各领域、全过程、绝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要以绿色理念引领新型工业化,工业生产是物质财富的主要来源,工业化是现代国家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让绿色化贯穿农业现代化发展始终,要以绿色生态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降低利用强度、改善产地环境、发展绿色产品为目标,突出加强重要资源保护,强化重点区域环境治理,促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保育型农业;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解决当前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大城市病”“空城”等问题,要求切实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城镇化发展评价体系,建立绿色城镇化根本性机制保障;生态智慧规划先行,科学选择城镇化发展道路;全面推进绿色建筑和公共交通的发展;综合整治城镇生态环境,建设和谐新城;有效推进企业节能减排,打造淘汰落后产能的全社会导向机制。 近年来一直在推进的垃圾分类工作已经初有成效,居民在环保的意识上也越来越强,结合社区的基层工作,推动一些可利用物的改造等工作,继续加强对小一辈对环保意识的正确认识。 我国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注重同步推进物质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保持战略定力,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来谋划经济社会发展,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统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福海社区 浦晓峰 2023-8-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