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是我国首个全国生态日,是为了深化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大众化传播,提高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增强全民生态环境保护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而设立的纪念日,它标志着我国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也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更深入人心的重要体现。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我们攻坚克难,啃下了一个又一个生态治理难题,我们的祖国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截止2022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86.5%,中国成为全国改善空气质量速度最快的国家。十年来,我国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一条条河流、一个个湖泊变了模样,Ⅰ至Ⅲ类优良水体断面比例提升了23.3个百分点,达到了84.9%,已经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黑臭水体基本得到了消除,人民群众的饮用水安全得到了有效保障。我们植树造林,全国累计造林10.2亿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4.02%,人口保存面积达到13.14亿亩,稳居世界第一,重点治理区实现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荒漠化和土地沙化实现“双缩减”。 新时代的十年,是生态保护监管力度最大的十年,我国积极研发可再生能源,探索行业创新转型,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十年来,我国以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6.5%的经济增长,能耗强度累计下降了26.2%,是全球降低最快的国家之一,相当于少用了14亿吨的标准煤,少排放了29.4亿吨的二氧化碳。新时代十年,是生态安全屏障有效巩固的十年,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全面建立,一条条江河、一个个湖泊、一片片森林和草原有了专属守护者,通过不懈努力,我国森林面积增长了7.1%,达到2.27亿公顷,成为全球“增绿”的主力军;森林碳汇增长了7.3%,达到每年8.39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相当于抵销了我国一年的汽车碳排放量。稳步推进了25个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试点,实施了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和濒危物种拯救工程,划定了35个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112种特有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实现了野外回归。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持续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的思想,各地积极行动,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书写出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多彩答卷,这其中,有我们每个人的一份功劳,是我们日益增强的环保意识,是我们对绿色生活的向往,相信在未来的不久,行走在祖国各地,无论身处城区公园还是置身乡村野外,总能在树影婆娑间感受到天蓝、地绿、水清、人和,满眼尽是动人的生态画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