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一线,增强同人民群众的感情,学会做群众工作的方法,从基层实践找到解决问题的金钥匙,促进各项工作推陈出新、取得突破。”当前,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躲不开、绕不过,各种风险挑战、困难问题比以往更加严峻复杂,迫切需要通过调查研究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坚持“走”为先、“研”为要、“实”为重,深入回答好时代课题。 坐在办公室里都是问题,走下去就都是办法。调查研究是为了发现和解决问题。人民群众最了解实际情况、最容易发现问题、最有解决问题的经验,也最能够创造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要带着感情“走”进群众,让他们打开话匣子,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县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村,当市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乡镇,当省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县市区。”他不仅这么说,也是这样践行的。在河北正定,他跑遍了所有村;在福建宁德,他到任3个月就走遍了9个县,后来又跑遍了绝大部分乡镇;到任浙江后,他用一年多时间跑遍了全省90个县市区;在上海仅7个月,他就跑遍了全市19个区县。 调查与研究是有机结合体。光有调查,没有研究,往往造成“肠梗阻”、工作中途夭折;没有调查,只是研究,常常陷于“客里空”,给出方案或政策只是纸上谈兵。实调查、真研究,才能有好方案、好政策。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这是我们党百年奋斗历程总结出的科学结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就像‘十月怀胎’,决策就像‘一朝分娩’。”“要重视调查研究,坚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了解基层群众所思、所想、所盼,使改革更接地气。”深入调查研究,才能制定出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改革方案。调查研究是制定政策的基础和前提,这一重要环节不可或缺、须臾不可松懈。 客观“实”情是调研的“源头活水”。离开实际情况去判断形势、指导工作、制定方针政策,容易犯机会主义和盲动主义的错误。只有对“实”情了然于胸,才能心中有“法”,工作有“方”,胸中有数。真正的调查研究,要善于解剖麻雀,把客观情况摸实摸准摸透,吸取基层经验和群众智慧,做到大地踏实、心中不慌,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政策研究实施后,还得注重跟踪反馈要“实”,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完善,最终实现调查研究、科学决策、贯彻落实、跟踪问效,突出“实”为重、全程全域全链条的完美统一。这样方能渐入佳境,逐步形成完整的调查研究工作整体闭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