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不移走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之路就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扎实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走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之路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要推动新兴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建设绿色制造体系和服务体系,奠定绿色发展的经济基础。要转变资源利用方式,推进节约集约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缓解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约束的矛盾。要构建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完善绿色低碳政策体系、绿色低碳技术体系、绿色低碳标准体系、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等,奠定绿色发展的制度基础。 走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之路要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当前,我国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的基础还不稳固,从量变到质变的拐点还没有到来。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要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提高污染治理的针对性、科学性、有效性。要统筹推进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扎实推进土壤污染防治,聚焦大气污染焦点环节,深入查找问题和短板弱项,采取有力措施,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要提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构建处置、监测、监管于一体的环境基础设施体系,推动基础设施网络由城市向乡村延伸覆盖。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生态环境治理,提升生态环境监管执法效能,完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要健全环境应急管理体系,严密防控环境风险。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紧盯近期、兼顾长远,围绕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作,针对主要瓶颈环节,制定具体措施和时限要求,确保可实施、可考核、可见效。 走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之路要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大自然是包括人在内的一切生物的摇篮,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 生态环境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要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要完善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构筑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加大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拯救力度,加强生物遗传资源保护和管理,严格外来入侵物种防控。要完善生态监测网络,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湿地休养生息,强化生态保护监管。要组织开展生态环境领域科技攻关和技术创新,构建服务型科技创新体系。要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完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保障重要生态系统和重要生态区域安全的同时,促进区域间绿色发展惠益共享。 走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之路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着力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庄严承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要系统谋划和优化选择,既应对气候变化,又促进经济发展,既争取经济成本最小化,又追求碳排放最小化,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目标战略。要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持续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扩张,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大力推进低碳科技创新和低碳制度创新,提高收益、降低成本,推动能源清洁低碳高效利用,实现从高碳科技向低碳科技转变,从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的转变。要积极参与引领国际气候治理行动,为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