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人多地少的资源禀赋,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建设农业强国的一个重要命题是如何基于大国小农的国情,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要依托双层经营体制发展农业,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在经营制度创新上,要基于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本质要求,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和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方向,把强化集体所有制根基、保障和实现农民集体成员权利同激活资源要素统一起来,搞好农村集体资源资产的权利分置和权能改革,让广大农民在改革中分享更多成果。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对稳步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作出部署。对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初期形成农户承包地细碎化的历史遗留问题,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在农民自愿前提下,结合农田建设、土地整治,总结地方“小田并大田”等经验,逐步加以解决。这强调了“小田并大田”不能一哄而起。对为数众多的农户经营规模小的问题,要正视其存在的必然性、局限性和积极意义,充分认识到小农户家庭经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中国农业基本经营形态、具有较强发展韧性及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功能。在农业生产经营规模上坚持宜大则大、宜小则小,统筹兼顾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扶持小农户,既把准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是建设农业强国必由之路的前进方向,发挥其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又服务小农户、提高小农户、富裕小农户,因地制宜地做好小规模农业的现代化这一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特定课题,使小农户能够共同迈向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农民权益,防止土地过度集中到少数人手里,防止土地用途发生根本性变化,造成农村贫富差距过大。要让农民成为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积极参与者和真正受益者。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就此进一步作出制度安排,要求“健全社会资本通过流转取得土地经营权的资格审查、项目审核和风险防范制度,切实保障农民利益。”在促进土地流转发展规模经营时,既注重提高效率,又注重增进农民权益。 立足农耕文明的历史底蕴,发挥耕读文化在建设农业强国中的软实力优势。中国创造了中华农耕文明,这一深厚历史底蕴是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文明根植于农耕文明”,“要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接续多年对传承保护农耕文化作出安排,明确要“深入实施农耕文化传承保护工程,加强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举措。在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中赓续农耕文明,弘扬敦亲睦邻、诚信重礼等乡风民俗,使乡村更具人文魅力,更好地把耕读文明这一软实力优势发挥出来,促进农业的文化传承、休闲观光等功能拓展提升和乡村资源价值提升,进而增强农业竞争力和激发建设农业强国的动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