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先行先试,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根据办学优势、区域特色、学科优势,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深化对高等教育理念的前瞻性认识和创新性发展,破除体制机制弊端。推动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理念更新、方案更新、内容革新、方法变革上先行先试,形成关键核心技术人才培养高地。夯实学科建设根基,以学科交叉融合为重点,推动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完善学科分类评价机制。系统推进产学研协同育人,联合培养引领未来的高端创新人才。 推动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先行先试,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培养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深度参与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国家实验室等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优化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机制,构建多学科交叉融合运行机制,探索“人才、项目、平台”交叉促进模式。探索人才分类评价机制,完善绩效评价机制,激发科技创新活力。促进粤港澳高校联盟发展,聚集世界科技创新要素,汇聚全球顶尖人才,推动形成国际创新高地。推进建设国家医学中心、区域医疗中心、公共卫生中心,打造卫生健康领域战略科技力量。深化有组织科研创新,坚持与高科技企业协同攻关,健全科技成果转化全链条保障机制。 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提升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和贡献力。强化国家战略领域和急需领域的人才培养,为国家和区域高质量发展输出高水平创新人才,输出原创性科研成果。整合优势学科资源,围绕治国理政和国家战略需求,聚焦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推进新型智库建设。发挥学校在教育、科技、人才、医疗、党建等方面资源优势,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继续支持“组团式”援疆援藏工作,持续推进省内外对口支援帮扶、乡村振兴工作。围绕智慧农业、育种、病虫害防控等重要领域,服务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