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办学新格局,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校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战略机遇,形成广州、深圳、珠海“三校区五校园”办学格局,构建文理医工农艺综合发展的学科格局。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动态调整优化学科专业设置,打破学科院系专业壁垒,稳步推进学部制改革。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设立跨学科专业和微专业,推进“通专结合”教学改革,构建本研贯通培养模式。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强化关键领域人才培养。发挥文史哲等学科优势和区位优势,加强中国道路研究阐释,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与政府、企业和研究机构建立协同育人机制。牵头建设粤港澳高校联盟,推进与国际高水平大学和科研机构交流合作。 强化有组织科研,聚力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学校深化科研组织模式改革和机制创新,支持多学科、综合性科研团队开展有组织科研攻关,鼓励领军人才“揭榜挂帅”,设立创新人才培育项目、优秀青年团队项目。聚焦人工智能、脑科学、空天科技、深海极地等前沿领域,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和学科集群建设。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绿色生物制造、人工智能、绿色低碳等领域建设校企联合研究平台。深化粤港澳科研合作,探索建设联合研究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