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组织的力量基础源于9800多万名党员、506.5万个基层党组织。102年前,13名共产党员代表肩负着全国50多名党员的使命,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如今随着党员数量持续壮大,党员队伍结构持续优化,党的组织体系日益严密,党员教育管理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经验在基层的土地上春笋般涌出,基层共产党员如竹般飘摇自持,构筑成堡垒林立的基层治理体系。 向下扎根,向外延伸,基层党组织连心联片。近年来,基层党建工作逐渐以“联”的方式,同向发力、同频共振,展现强大合力。竹子根系发达,扎稳根基后每年都会向周围延伸,为确保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基层党建工作把“无根的浮萍”纳入管理,以新的范式让更广泛的群体产生连接,一方面党支部建到了商圈、楼宇、园区产业集群、新业态中去,另一方面各地纷纷成立的联合党委、联合党总支、联合党支部等联合党组织,把党建的根基盘成“一张网”。基层党组织“联”字背后是严密的组织体系优势。进入新时代,党的组织体系建设聚焦基层党组织这“最后一公里”,更加注重优化组织设置、理顺隶属关系,通过人才政策向基层倾斜,引导大学生、退役军人、乡贤企业家返乡创业,通过党的关怀向基层传递,发挥新业态、新就业等基层党组织磁吸作用,进一步建牢基层治理体系的地基。 迎难而上,昂扬生长,基层党建经验不断破土。新时代,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围绕发展,以联促实,活力倍增,过程中不少“治村之策”“基层实践”频频涌现并得到复制推广。当前社会处于转型与攻坚的关键期,面对群众观念的深刻变化和先进技术的不断变革,基层党建工作以更新的手段适应提升抗风险能力,发挥了“红色引擎”作用,同时党建工作数字化、智能化的新阵地的探索,为基层党建搭上“智慧快车”。党建经验“破”的背后是党的自我革命精神。为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的建设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随着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等国家战略的推进,激发了各级党组织党员们振兴家乡、复兴中华的“一腔热血”,通过严格贯彻民主集中制,积极推行村级组织负责人“一肩挑”、 选调生基层培养锻炼等制度,优化保障了基层在聚起合力办大事的凝聚力、创造力。 挺立风雪,不蔓不枝,基层共产党员展现韧劲,“生挺凌云节,飘摇仍自持。”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展现了无所畏惧的风骨与韧劲。基层党员队伍持续壮大,不断涌现出黄文秀、张桂梅等基层优秀共产党员,为基层党组织建设贡献力量。“韧”字的背后是党组织不断完善的干部队伍建设机制。一方面秉持“选贤任能”的用人导向,向社会传递只有有理想的担当者、干事者“吃香”的强烈信号,伴随着基层治理责任体系更加清晰,更多合适的人选放到最合适的岗位,让不少干部放下心来、放出胆量投身干事创业中,为理想信念的实践平台提供坚强后盾。另一方面组织把年轻干部放到基层一线“大熔炉”中淬火打磨,在面对新问题、新挑战和新风险的实践中培养干事本领,为基层治理能力迈向现代化提供坚强干部支撑。 作者:施婉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