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明是新形势下社会文明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网络强国的重要领域。加强网络文明建设,是顺应信息时代潮流、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必然要求,必须要紧紧围绕内容建设、法治保障、人民导向做文章,才能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传播优质“好声音”,壮大主流思想舆论阵地。做好新时代互联网内容建设与管理工作,是顺应信息化变革的必然要求,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重中之重。必须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互联网内容建设,明确“举旗帜聚民心、防风险保安全、强治理惠民生、增动能促发展、谋合作图共赢”的使命任务。要坚持思想引领,掀起理论学习热潮,以广大网友喜闻乐见的精品力作,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生动阐释、广泛传播,让党的创新理论通过互联网“飞入寻常百姓家”,让党的声音成为网络空间最强音。 搭建清新“主舞台”,强化网络空间综合治理。“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只有坚持依法治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才能让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加强网络文明建设要坚持促进发展和依法管理相统一。主管部门要积极利用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引导新技术应用,履行好监管责任,依法严厉打击各类网络违法犯罪行为,确保互联网可管可控,营造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的网络空间。网络平台要加强行业自律,创新网络信息技术,充分发挥行业组织引导督促作用,提高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 增强浓厚“主角感”,共建向上向善精神家园。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67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5.6%。人心是最大的政治。要开通网上民意直通车,畅通民意表达新渠道,通过互联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更好倾听民生、尊重民意、顺应民心,努力把网民所思所想所盼转化为政之所向。要坚持信息惠民,推进“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文化”,让百姓少跑腿、数据多跑路,不断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广大网民作为网络文明建设重要参与者,更要辨真伪、慎言行,恪守网络道德,提高自身文明修养,带头抵制有害信息,共建共享网络文明新风尚。(作者:杨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