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浴阳光之下,共建文明家园 7月3日下午,第三届文明交流互鉴对话会暨首届世界汉学家大会在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开幕,习近平主席发来贺信,深刻指出了加强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意义。 一直以来,文明都因交流借鉴才得以发放光彩,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在浩浩荡荡的历史浪涛之下,各国文化都展现着自身独特的标识,文化的多样性决定了文化交流互鉴的必然性,正如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时提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只有以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打破文化壁垒,以兼收并蓄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不断创造新的文明成果。 从古至今,中华文明就以开放包容闻名于世,例如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思想为中心,以儒、道、释三家文化为主体的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渗透着古老东方民族的聪明和智慧,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我国传统文化既保留了基本面貌,又以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视野,融合了外来文化的优点和长处,还有张赛出使西域、玄类西行天竺、郑和七下西洋,种种事迹都说明了中华文明超前的包容性,与此同时,中华文明也在与其他文明的一次次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其突出的包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的历史取向,中华文化能够源远流长也同样得益于此。 同时,文化也拥有着平等性,世界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都对世界文明做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文化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任何文化都应该获得平等的尊重和理解,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我们要秉持求同存异的原则,尊重差异,理解个性,不能对其比较和评价,主张平等交流、互相学习。 文明,是人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新阶段,于个人而言,文明是个人素养的体现,于家国而言,文明却是社会和国家发展程度的重要标识,让我们沐浴在阳光之下,荡漾在文明的河流之中,不断提升自我,使文化建设与时代进步同行、与实践发展同步。
作者:李逸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