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基层压力过大,负担过重现象屡见不鲜,一方面,干部终日陷于繁琐事务中,每天不是应付办文开会,就是迎评迎检,不但工作没有抓实抓好,还搞得自己身心俱疲。另一方面,过多过杂的APP以及“僵尸类”“空壳类”APP,强制推广、滥用积分排名、过度留痕,占用基层干部大量时间、耗费大量精力,让基层不堪重负,叫苦不迭。基层本应是落实政策、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的“最前线”,却深受形式主义之苦,反而成了唱虚功、玩花活的“作秀场”。 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把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作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统筹部署、持续推进,解决了一批突出问题,刹住了一些歪风邪气。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持续深化纠治“四风”,重点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以践行“两个维护”的实际行动,更加坚定不移加强作风建设,通过深化拓展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不断激励广大党员、干部积极担当作为、敢于善于斗争,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胜利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历史伟业提供坚强作风保障。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减轻基础负担,重在行动。要加强思想建设,要结合全党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再次深化思想政治认识,让广大党员干部重温入党、从政的初心,牢记初心再出发,才不会政绩观扭曲,才不会搞一些缥缈的东西,才会实事求是。解决文山会海问题,针对文件的数量、篇幅、会议的数量、时长,给出一个确定的限额。面对微信上新的文山会海形式,要认真鉴别,控制微信群数量,控制工作通知的时间点。解决考核过度留痕的问题,杜绝只看台账、笔记、工作群上传的工作场景等留于表面的考核,考核过程要深入田间地头去,深入群众身边去。注重对实际效果的考核,确保考出实情、解决实际。 “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减轻基础负担,贵在坚持。基层减负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要紧盯加重基层负担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在常和长、严和实、深和细上下功夫,持续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深化拓展为基层减负工作,让广大基层干部把更多时间和精力用来抓落实、强服务、促发展。要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聚焦重点抓落实,分类指导抓推进,在协调推进、严格把关、跟踪问效等工作机制上下更大功夫,更好激活基层经验、激励基层干部、激发基层活力。对基层干部而言,基层减负是一道暖心令,更是一道鼓劲令,各地各部门应自上而下,建立减负长效机制,变“层层抓开会”“层层发文件”为“层层抓落实”,以人民群众满意为导向,精细化考核标准,确保基层减负不是昙花一现,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跑”出好成绩。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减轻基层负担,核心在人。新时代党员干部肩负着新担当,新使命,是破除基层形式主义至关重要的“内在动力”。因此,基层党员干部自身要树立正确鲜明的“政绩观”,真正将“实干担当”的好干部标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更要深刻认识到减负不是减担当、减责任,更不是降低工作标准和要求,自觉把初心落在行动上、把使命担在肩膀上,提高担当作为的硬本领。以基层“减法”带来民生“加法”,让“基层减负”减出实效,为奋力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强作风保证,让基层减负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