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要践行“两个维护”的实际行动,更加坚定不移加强作风建设,通过深化拓展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不断激励广大党员、干部积极担当作为、敢于善于斗争,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顺利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历史伟业提供坚强作风保障。 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持续深化纠治“四风”,重点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本质是主观主义、功利主义,是政策观的错位与责任观的缺失。当前,随着各种监察考核频繁,文山会海现象反弹,导致基层干部工作负荷较大,出现疲于应付现象,一定程度上滋生了形式主义反形式主义的怪圈。想要破除这一壁垒,解决基层工作的麻烦多、压力大的问题,首先就要转变作风,真抓实干,从根源上为基层减负。 要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从领导干部抓起,教育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权力观、事业观,杜绝做表面功夫,而是要做到亲力亲为抓关键、抓重点,持续深化教育指引,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纪律意识,从客观实际出发,从群众需求出发,不能只在别人身上找问题,自己身上“灯下黑”,真正做到公正用权,依法用权、为民用权、形成风清气正、求真务实的干事创业良好氛围,筑牢整治形式主义的思想防线。 要让基层减负落地落实,就要从多头开会、频繁督查、过度留痕、压力“甩锅”、层层加码等问题开始,全力破除文山会海、任性问责等形式主义做法。要细化减负清单,一项项量化指标、具化事项,比如能不开的会尽量不开,能不发的文尽量不发,需要开的会也要开短会、开实在有用的会,需要陪会的不能有什么“身份感”,搞“对等接待”“层层陪同”之类的花架子。着力解决督查检查考核过多过频、过度留痕的问题,让基层干部从文山会海、迎评迎检、材料报表中解脱出来,把精力用在解决实际问题上,把心思用在实干上,用到服务群众上。 为基层减负,减的是形式主义,加的是求实创新。要防止形式主义反形式主义陷入“死循环”,就要拿出减负的真招、实招、硬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