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我们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从根本上说,还是要依靠科技创新。我们能不能如期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关键看科技自立自强。”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加速涌现,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我国科技实力从量的累积迈向质的飞跃、以点带面实现系统能力提升。但我国仍然存在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短板明显、一些关键核心技术亟待突破、顶尖人才和团队仍显不足等问题。只有坚持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经济主战场,自主研究突破关键科学问题,我国科技才能真正立得起来、强得起来,才能加快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 加强基础研究人才自主培养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基础研究,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人才。”纵观世界发展史和科学史,几乎所有影响世界的重大核心技术皆源自基础研究“从0到1”的原始创新,来源于培养造就大批创新发展急需的基础研究人才。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基础研究人才培养,20世纪50年代就通过“任务带学科”的组织方式,在基础研究领域根据国家建设发展现实需要谋篇布局、搭建平台、培养人才,造就了一大批基础研究领军人才,奠定了我国快速发展的基础。新时代以来,我国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不断加强,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载人航天、探月探火、超级计算机、大飞机制造、生物医药等取得重大成果。这些都是高水平人才汇聚和创新效能充分发挥的结果。在“两个大局”交织交融的当下,面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使命任务,有组织地自主培养大批基础研究人才,是国家急需、人民急盼,是形势使然、时代使然,更是必由之路、自信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