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考察时强调要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深入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习近平总书记说这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崇高事业,虽然在治沙的过程中会碰到很多的艰难险阻但是同时也是造福子孙后代的事情。就算没有青山绿色我们也要努力创造一个好的环境。 齐心治荒。荒漠的形成有自然因素也有很多的人为因素。很多时候过度的放牧导致植被的减少;过度的耕作导致土壤养分的流失;不合理的灌溉导致土地的劳动力不足。这等等一系列的人为因素都会导致土地的荒漠化。虽然自然因素不是我们人力可以改变的但是这一些的人为因素我们是可以通过大家齐心协力去改变的,我们可以减少对土地的伤害,通过合理放牧,合理的耕种对土壤进行保护,减少植被的破坏,以此达到养护土壤持续发展的目的。让还没有被破坏成荒漠的土地可以重新变成绿茵场。 科学治荒。对于已经荒漠化的土地我们只能利用科学的方法去治理。揠苗助长的谚语故事我们是再熟悉不过了,简单的种树种草对于荒漠治理的效果几乎为零,贫瘠的土地已经无法提供足够的养分了,所以这时候就需要我们科学化的治理荒漠。科学家们就想出了一个草方格固沙技术,这一项技术固定了流沙,改善了沙漠的表土,为以灌木为主的植被建植、固沙治沙体系建设提供了相对稳定的地表基础。同时科学家也发明了人工生物土壤结皮技术,通过在沙面接种蓝藻、地衣、藓类等隐花植物促进生物土壤结皮形成,已成为干旱沙区防治土壤侵蚀和退化、恢复土壤功能最有效的生物策略之一。 持续治荒。治理荒地不是一时兴起,治理的效果也不是一年两年可以看见的。这就需要我们年复一年持之以恒的去治理,长期有效的检测土地的变化,土壤的活力,通过不同的方法科学性的把荒漠一步步的变成绿荫场地。 荒地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形成的,也不是一时半会能够治理完成的,需要我们几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去改变这片土地,留给子孙后代一片青山绿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