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6月2日到第一个国家级考古博物馆考察时强调,认识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感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离不开考古学。习近平总书记对考古探索未知、揭示本源,展示中华文明风采,多次作出重要指示。他在支持学习时指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 考古工作是一项重要的文化事业,也是一项具有重大社会政治意义的工作,还是展示和构建中华民族历史、中华文明瑰宝的重要途径,不仅关系民族根脉的延续,也关系精神纽带的维系,更关系文化自信的涵养。我国考古工作近年来取得的重大成就,进一步延伸了历史轴线,增强了历史信度,丰富了历史内涵,活化了历史场景。 做好考古和历史研究工作,规划是前提。考古工作意义重大、任重道远。要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用宽广的历史视野和深邃的历史眼光看待考古工作。要集中力量、集中智慧、集中资源,实施好“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考古中国”等重大项目,加强考古资源调查和政策需求调研工作,围绕一些重大历史问题作出总体安排,提高考古工作规划水平。 做好考古和历史研究工作,阐释是途径。考古学界要做好出土文物和遗址的研究阐释工作,把我国文明起源和发展以及对人类的重大贡献更加清晰、更加全面地呈现出来,更好发挥以史育人作用。通过举办公共考古讲座、开展考古研究成果的普及宣传等手段,让考古走进寻常百姓家,让历史文物“活起来”。 做好考古和历史研究工作,队伍是保障。要积极培养壮大考古队伍,让更多年轻人热爱、投身考古事业,让考古事业后继有人、人才辈出。要关心爱护考古工作者,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改善工作生活条件,搭建学习交流平台,创新人才培育机制,打造高素质专业化考古和历史研究工作队伍,为考古事业、文物保护、历史研究创造良好条件。 站在新的起点上,高度重视考古工作,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强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