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建设教育强国进行第五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我认为,建设教育强国,离不开坚持党的领导,补齐教育短板和构建人才优势三个方面。 一是坚持党的领导。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进一步凸显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实践中教育的基础地位和支撑作用。历史已经雄辩地证明,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教育事业也是如此。在教育工作中,我们同样要加强政治纪律教育,明确政治站位,强化党的领导力,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建设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现党的目标任务上来。 二是补齐教育短板。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中,教育领域也是新老问题相互交织。城乡、区域、学校、群众之间教育差距依然存在;农村中小学相对薄弱,普惠性幼儿园保障程度低,乡村教育仍是短板。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数字化转型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等对教育强国建设、实施路径和推进策略提出新要求。虽然近年来我国在教育方面的投资不断加大,实现了许多突出贡献,补齐了部分短板,但仍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紧抓教育工作,加大教育投入,补齐教育短板。 三是构建人才优势。人口规模巨大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首要特征,也是教育强国建设的基本国情。巨大人口规模在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蓬勃动力的同时,也带来现实挑战。如何将我国人口“数量优势”向“质量优势”转变,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们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力度与质量。如何顺利地将人口优势从数量转变成质量,构建全国性的人才优势,教育至关重要。2022年,我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达到2.4亿,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0.93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4年,其中高中以上学历超过92%,高等教育学历超过55%,劳动力素质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全民族素质得到了稳步提高,我国人才优势的年龄化结构正在逐步构建,为下一步实现中国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起了坚实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