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46|回复: 0

生态修复,共享绿水青山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147

主题

0

回帖

601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601
发表于 2023-6-20 16:08: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人类进入工业文明时代以来,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加速了对自然资源的攫取,打破了地球生态系统原有的循环和平衡,造成人与自然关系紧张。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加剧、生物多样性丧失、荒漠化问题日益严重、极端气候事件频发,这都是大自然给人类敲响的警钟。
  绿色是大自然的底色,也是美丽中国的主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突出位置,对陆域国土的山水林田湖草沙进行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三条红线,遵循“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湿则湿、宜荒则荒、宜沙则沙”的原则,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加快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筑牢长江十年禁捕防线,排查整治长江、黄河、渤海入河入海排污口,大力整治“散乱污”企业,调整产业结构、运输结构、能源结构,推进清洁能源使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既要注重数量更要注重质量,坚持科学绿化、规划引领、因地制宜,走科学、生态、节俭的绿化发展之路;要科学开展国土绿化,提升林草资源总量和质量,巩固和增强生态系统碳汇能力。
  防沙治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生态、经济、社会等多方面的问题,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必须科学施治。在流沙控制技术、治理模式、固沙植物选育、机械化治沙等生物固沙方面取得系列成果,形成了许多行业标准和成功范例。新中国成立以来,一代代治沙科技工作者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我国防沙治沙在理论和技术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已形成以宏观监测为主,重点地区专题监测、定位监测、年度趋势监测等为辅的“1+N”荒漠化沙化监测体系,实现空天地网监测一体化。新时代新征程,要一以贯之坚持科学治沙,深化防沙治沙领域的科技应用,积极开展生态保护与修复关键技术攻关,科学选择植被恢复模式,全面提升荒漠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家园,荒漠化防治是关系人类永续发展的伟大事业。近年来,我国坚持深化履约和国际合作,加强与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的交流合作,推动“一带一路”防治荒漠化合作。作为全球荒漠化防治事业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中国深化履约和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全球荒漠化环境治理,重点加强同周边国家的合作,支持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荒漠化防治,引领各国开展政策对话和信息共享,共同应对沙尘灾害天气,持续为全球荒漠化治理作出积极贡献。
  我国全民义务植树运动走过了40年,成为世界上参与人数最多、持续时间最长、成就效果最为显著的群众性绿化行动。习近平总书记连续十年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指出要持之以恒开展义务植树,踏踏实实抓好绿化工程,丰富义务植树尽责形式,人人出力,日积月累,让我们美丽的祖国更加美丽。
  历史与现实证明,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的路子只会越走越窄。我们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对中国而言,这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的必答题。对全球而言,这事关人类文明永续发展。





上一篇: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推进教育现代化
下一篇:中国式现代化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投稿必读
1、任何抄袭文章禁止投稿,所有稿件必须原创,一经发现文章涉嫌抄袭,全网通报,并且永久拉黑
2、机动记者组即单位账号,在为本单位同事投稿时,务必确认该稿件是原创,如非原创本网将依法协助原著作者追究法律责任,并全网通报
3、独家专投版块稿件,均默认为作者只投稿时评在线一家,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4、请各位作者自觉遵守相关法律。 5、时政评论只能投稿到独家专投区,请勿投稿到其它任何板块,新闻稿件请投稿到新闻板块专区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绿益添商城 ( 渝ICP备16004013号-3 )

GMT+8, 2025-9-16 16:12 , Processed in 0.167616 second(s), 4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