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6月2日在北京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决定了中华民族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 要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中华五千年文明培育出了绵延不绝、灿烂辉煌的文明。这些文化的形成和发展都是代表着中华名族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的民族精神。我们在享受传统文化和节日的过程中,也要深刻理解传统文化背后的文化内涵,汲取其中优秀的思想道德观念。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就是对我们中华民族的认同,也就是我们的文化自信的底气。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的精神气,只有自我认同才能够树立正确的思想导向,凝聚民族积极团结的精神劲。 要不断发扬和创新中华传统文化。随着社会现代化的不断发展,对物质和金钱的追求正不断侵蚀着人们的思想,传统文化对于新一代年轻人逐渐变得陌生和陈旧。没有传统文化的国家是没有灵魂的,是缺少凝聚精神的,我们那么多优良传统都会消失。因此,我们必须让中华传统文化重新“活起来”。中华传统文化在发展过程中不应该是一沉不变的,我们可以结合中华文化自身特点,采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新模式、新媒体赋予其新的表现力,吸引年轻人的关注和兴趣。凭借着年轻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传统文化将会再一次焕发活力,衍生出新的审美和认同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新时代我们要继续让中国传统文化继续发扬传承下去,讲好传统文化故事,不断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注入新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