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持续深化纠治“四风”,重点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长期以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制约了基层工作的发展。党中央近日发表文章,强调要毫不放松地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这一举措无疑将进一步推动我国基层工作的高质量发展,为民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公共服务。 形式主义是指一种只注重表面形式,忽视实际工作效果的官僚主义行为。长期以来,在基层工作中,形式主义的存在给干部队伍的素质提升、政策执行效果等方面带来了诸多问题。一些干部为了追求形式上的表面功效,不顾实际需要,执行政策时刻意夸大其词,导致政策效果不尽如人意;一些基层单位为了追求表面形式,频繁举行各种会议、座谈,浪费大量时间和资源;一些干部在工作中过分注重程序,对于实际问题不重视,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和人力。形式主义的存在不仅浪费了社会资源,也削弱了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党中央高度重视形式主义问题,认识到整治形式主义是推动基层减负、提高工作效能的关键所在。近日发表的文章中,党中央明确表示,要始终保持对形式主义的高压态势,坚决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这一重要举措体现了党中央对基层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也为全国各级党组织树立了正确的工作导向。 加强制度建设,打破形式主义之困。为了切实整治形式主义,我们需要加强制度建设。一方面,在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要注重实际效果,减少过多的手续和程序,简化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绩效考核机制,强化对形式主义行为的惩处,让那些追求形式的官员付出代价。此外,还需要加强对基层干部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工作能力和水平,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加强宣传教育,形成舆论共识。整治形式主义任务繁重,需要广泛凝聚社会共识。党中央的发文是一个良好的开始,但需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对形式主义危害的认识。要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宣传党中央整治形式主义的决心和举措,唤起公众对形式主义的警觉,形成全社会共同抵制形式主义的氛围。 整治形式主义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也是推动基层减负的关键一环。我们要始终保持对形式主义的高压态势,加强制度建设,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坚决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推动我国基层工作的高质量发展。只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落实党中央的决策,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不懈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