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了文化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指示。这一指示体现了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视和对现代文明建设的关注,对于我们推动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华文明具有连续性,中华文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我们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我们需要从历史中获取智慧,汲取中华文明的精髓,将其与现代社会相结合,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我们要重视历史文化的传承,不断发掘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以此为基础塑造现代文化。 中华文明具有创新性,这种创新性让中华文明在不断发展中保持活力和韧性。中华民族具有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勇于创新、接受新事物。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应当继承并发扬这种精神,敢于面对新挑战。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只有文化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历久弥新,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日益丰富,只有在不断创新中,我们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推动文化的繁荣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还提到了中华文明的统一性和包容性。中华民族各民族文化融为一体,即使遭遇重大挫折也能紧密凝聚。我国各民族经过交往交流交融,逐渐形成了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这就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同时,中华文明的包容性也是其独特之处,中国多元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交融展现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的开放胸怀,我们应该珍视这种包容性,推崇多元文化,促进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最后,习近平主席强调了中华文明的和平性。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中华文明的和平性决定了中国不搞文化侵略和文化霸权,而是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文化的力量不仅仅是国内发展的动力,也是国际交往的纽带,我们应该在推动中华文化发展的同时,加强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共同促进世界文明的繁荣和和平发展。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中华文明的优秀传统,勇于创新,推动文化的发展,切实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我们要深刻把握中华文明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和平性的突出特性,通过文化交流与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