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31|回复: 0

勇担使命、不畏艰辛、久久为功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31

主题

0

回帖

176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176
发表于 2023-6-16 16:14: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上海基层党建6月12日发表题为“在总书记心中,这个会“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文章。 6月5日,正是世界环境日,习总书记来到巴彦淖尔。这次来,总书记主持召开了一个重要会议——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座谈会上,总书记谈到了“三北精神”,他语重心长地说:“搞生态文明建设,上要对得起中华民族的老祖宗,下要对我们的子孙后代有所交代。”并发出了“勇担使命、不畏艰辛、久久为功,努力创造新时代中国防沙治沙新奇迹”的号召。
“三北”工程背后,是多少感天动地的英雄故事。在宁夏灵武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高低起伏的沙丘上,有一条380余公里混合了石子、沙子的道路从北向南、蜿蜒曲折深入沙区腹地。这条路,见证了白芨滩人不断播撒下的绿色希望之种。这条路,也是“人民楷模”“治沙英雄”王有德的科学治沙探索之路。王有德回忆说:每次刮一场大风,黄沙就会“爬”上房顶,与低处的沙漠连成一片,“沙逼人退。实在没办法生存下去,村里一半人便都搬走了。”从那时起,王有德便知道,治沙是这里人生存下去的唯一选择。自此,他开启了艰苦漫长的治沙之路。在这条路上,他被人当面谩骂侮辱过,被人写匿名信诬告过,还被人在枕头底下放菜刀进行威胁过。越是这样,他越是顶住了压力,通过他的一系列改革,当年度的治沙造林超计划完成152%,成活率比改革前提高了22%,并和同事们成功探索出了“五位一体”的综合治沙模式,在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被确定为重点推广模式,广泛应用于治沙造林中。如今的白芨滩自然保护区148万亩的沙漠现已拥有超41%的森林覆盖率,成功逼退沙漠20余公里,实现了真正的“人进沙退”,也成为“三北”工程精准治沙、科学治沙的样板区。类似这样的故事数不胜数,还有甘肃八步沙林场“六老汉”,塞罕坝林场望海楼的护林员夫妇……
如今,我们俯瞰北方大地,东西绵延4400多公里的“三北”工程气吞山河,被誉为中国的“绿色长城”“生态治理的国际典范”。“三北”防护林从理念到构思,从蓝图到实景,我们见微知著,以小见大,能深刻感受到绿色之变背后中国决心,而贯穿其中的思想精髓,便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中国智慧”。
“三北”精神的背后体现的是人民的艰苦奋斗精神,顽强拼搏的精神,团结协作的精神,锲而不舍的精神,求真务实的精神。历史的望远镜,才能更深刻地看清过去,把握当下,面向未来。 三北人民适应了时代要求,吸收借鉴了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以人为本思想的精华,在以人为本为核心的新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通过长期不懈努力,三北人民的以人为本精神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旗帜普照下更强光彩夺目。随着新时代前进的步伐,我们要解决好工业文明带来的矛盾,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实现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在连续不断的新起点上,我们要牢记习总书记殷切嘱托,大力弘扬“三北精神”,勇担使命、不畏艰辛、久久为功,努力创造新时代中国防沙治沙新奇迹,让一道道“绿色长城”保护家园,一个个绿色传奇惊艳世界。





上一篇:在守正创新中坚定文化自信
下一篇:此生泰山重,实现科技高质量发展 ——实现科技高质量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投稿必读
1、任何抄袭文章禁止投稿,所有稿件必须原创,一经发现文章涉嫌抄袭,全网通报,并且永久拉黑
2、机动记者组即单位账号,在为本单位同事投稿时,务必确认该稿件是原创,如非原创本网将依法协助原著作者追究法律责任,并全网通报
3、独家专投版块稿件,均默认为作者只投稿时评在线一家,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4、请各位作者自觉遵守相关法律。 5、时政评论只能投稿到独家专投区,请勿投稿到其它任何板块,新闻稿件请投稿到新闻板块专区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绿益添商城 ( 渝ICP备16004013号-3 )

GMT+8, 2025-9-16 13:57 , Processed in 0.171975 second(s), 4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